×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提交注册已3月仍未获准 14家公司也等了半个多月!IPO批文真那么难产么?

2020/12/2 17:03:27      牛牛金融 刘迪寰

从9月2日提交注册,到如今已经三个月,而信测标准仍未拿到批文。

牛牛研究中心对过会至提交注册,提交注册至注册生效所需时间和净利润关系分析后发现,业绩规模确实可能影响到企业拿批文的速度。

除此之外,几番申报IPO的信测标准可能还存在国外公司诉讼,本身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导致批文难产。

提交注册已3月仍未获准  

在平移企业中,信测标准算是起得晚,但跑得快的。

公司7月8日才被受理,7月17日就被问询,在对审核中心落实函进行回复后,8月11日就被安排上会并审核通过。

然而,上市委审核通过后,注册环节似乎变得遥遥无期。

公开资料显示,过会后近1个月,也就是9月2日,公司才提交注册申请。

《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指出,“交易所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形成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意见。认为发行人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将审核意见、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及相关审核资料报中国证监会注册;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的,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决定。”

这意味着提交注册的主动权并不是掌握在公司手中,而是捏在交易所里。

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申报企业从过会到提交注册所需时间差异很大。

图片1.png

可以看到,有仅需1-2天就提交注册的,也有需要等待80多天才注册的。对此,有业内人士称,交易所是否提交注册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公司本身盈利情况、行业及政策影响等。

不仅如此,提交注册至今,已经过去近3个月,信测标准仍未被放行。

图片2.png

《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显示,“中国证监会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予以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发行人根据要求补充、修改注册申请文件,或者中国证监会要求交易所进一步问询,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等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对发行人现场检查,并要求发行人补充、修改申请文件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这是否意味着,信测标准仍在补充、修改注册申请文件,又或者证监会要求进一步问询呢?

净利润与拿批文速度有关么?

注册制下,过会已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拿批文反而让很多人心焦。

数据显示,仅创业板,目前处于提交注册阶段的公司共有25家,其中14家公司提交至今已经历时超半个月。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净利润规模会影响监管层下发批文的速度,结果是这样么?

牛牛研究中心对注册生效公司所需时间及其净利润情况整理如下:

图片3.png

可以看到,从图中圆点分布情况来看,确实在0-5天注册生效公司,整体净利润中枢更高一些,净利润更高的公司也更多些。

这点还可以从过会至提交注册所需时间和净利润分布情况得到进一步证实。

图片4.png

事实上,整体来看,虽然审核仍然保持高速,但IPO批文下发速度较最高每周下发18家批文的7月和8月确实有所放缓。

图片5.png

信测标准批文难产可能还有这些原因

这并不是信测标准首次申报。

2014年,公司首次尝试,最终却无功而返。2016年,再启IPO后,信测标准却因更新申报材料涉及的核查工作尚未完成被终止审查。去年6月,公司再次申报,并于当年11月15日完成预披露更新。

图片6.png

有投行人士表示,当时审核环境下,所谓的需要1-2年的排队时间,主要指的是预披露至预披露更新。一般企业快要上会前,会进行预披露更新,而之后一个月往往会召开发审会。

信测标准却从去年11月更新完成后再无动静。

今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让其IPO进程再次动了起来,但即使这样,它也是当时在审企业中最后完成平移的。

公开资料显示,信测标准是一家综合性检测机构,主要从事可靠性检测、理化检测、电磁兼容检测和产品安全检测等检测服务,为汽车、电子电气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品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检测报告或证书。

牛牛研究中心将公司历次申报披露的净利润情况整理如下所示:

图片7.png

可以看到,公司整体而言,业绩规模不断增长。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次平移前,证监会对其的反馈意见中提了44个问题,其中包含此前撤回IPO申请原因,实际控制人参股公司被破产清算,公司毛利率高于行业以及公司合营企业美国检测相关法律诉讼等。

而公司今年8月上会前披露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则显示,监管层主要关心9大问题,包含业务模式、子公司相关诉讼、美国信测经营情况和纠纷、收入确认政策和结算模式、经营合作模式、贸易摩擦的影响、新增及退出客户变化及汽车检测收入下滑的风险提示、供应商(资质、合作模式下是否因公司资质受限、是否存在分摊费用等)。

限于篇幅,牛牛研究中心这里主要看看国外公司纠纷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信测标准与WAIAN LLC合作设立美国信测,后者负责承接境外的检测认证业务,之后将客户订单交由信测标准进行检测或合作认证。2017年下半年,信测标准与美国信测的管理人OWEN S. WONG发生了经营分歧,之后美国信测未正常支付应付信测标准款项,自2017年9月后,OWEN S. WONG不再向信测标准提供包括银行对账单在内的任何财务资料,信测标准无法对美国信测实际经营进行有效管控。

回复中,信测标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强调美国信测规模较小,对公司经营没有太大影响。

图片8.png

其次说明公司承担的仅是有限责任。根据《运营协议》第 5.03 条“股东的有限责任”的规定,美国信测的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美国信测承担责任,股东不对美国信测的债务负有任何个人责任。

另外,实际控制人吕杰中、吕保忠和高磊还就美国信测诉讼及美国信测生产经营可能对公司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承担全部责任重新出具了承诺,主要是强调不会影响公司财报业绩,本人将承担责任等,具体如下:

图片9.png

虽然最终通过上市委会议,但在审核结果公告中,监管层还关注到了搬迁实验室的影响,作为检测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募投项目合理性。

图片10.png

牛牛研究中心了解到信测标准在检测行业中实在难言出色。分析显示,民营检测机构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2008年-2013年检测机构市场规模及占比情况如下:

图片11.png

尽管如此,按2013年数据计算,公司营收规模占民营检测机构的比例仅仅为0.6%。最新数据显示,信测标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规模也相差甚远,如下:

图片12.png

这会是公司此前IPO受阻,本次注册后迟迟未有进展的部分原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