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ense-out狂飙:中国创新药企如何从技术输出者跃升为全球医药价值链核心玩家?
当金斯瑞旗下蓬勃生物因其授权礼新医药的抗PD-1单域抗体,获得后续再许可交易分成时,中国药企的出海叙事已从"技术转让"升级为"规则制定"
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版图重构的浪潮中,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价值输出者。日前,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一则简短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旗下CDMO平台蓬勃生物单笔到账2.138亿美元,这笔源自礼新医药的许可付款,向市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CDMO企业不再只是制药行业的"代工厂",而是能够通过核心技术参与全球价值链分配的创新主体。这笔交易的核心资产是蓬勃生物授权的抗PD-1单域抗体,礼新医药将其巧妙融入双抗设计,最终形成了被默沙东看中的LM-299。
交易图谱:热点领域与结构演变
License-out模式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已有数十年历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价值的市场化分配机制。在此模式下,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将其研发成果授权给具备临床开发、注册申报和商业化能力的大型制药企业,前者获得短期现金回报和长期销售分成,后者则丰富其产品管线并降低自研风险。这个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药企License-out交易总额已达369.29亿美元。数据背后是一个产业的质变:从单点技术转让到平台价值输出,从区域合作到全球定价,中国生物科技正在改写全球创新药的价值分配规则。
目前,肿瘤领域仍是License-out的主战场,但竞争格局已悄然改变。PD-1/VEGF双抗成为新晋明星,康方生物AK112在头对头研究中击败默沙东Keytruda后,该靶点交易总额已突破百亿美元。在这一领域,三生制药同靶点产品获得辉瑞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及超60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总额,一举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的两项纪录。
而礼新医药与默沙东签署总价约为3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付款5.88亿美元。根据金斯瑞此前公告,旗下南京蓬勃已授予礼新(其中包括)一项独家全球可转让许可(包含分许可权),许可专利披露抗PD-1单域抗体和相关专有技术,由此礼新可针对许可专利进行开发、生产、商业化及以其他方式应用许可产品,以用于全球所有用途。这就意味着蓬勃生物在IND获批至许可产品I期临床试验完成期间,将享两大核心财务权益:一是对于此期间发生的任何再许可活动,蓬勃生物有权获取40%的预付款及25%的其他里程碑款项;二是其将从礼新医药所获特许使用费(即收入分成)中分得25%的比例。
伴随代谢疾病治疗异军突起,GLP-1类药物成为新宠。2024年,恒瑞医药将三款在研GLP-1药物打包授权给Hercules,交易总值逾60亿美元;翰森制药则分别与默沙东、再生元达成合作,其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和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合计带来超38亿美元潜在收益。
与此同时,技术平台交易呈现多元化趋势。舶望制药将两款心血管siRNA药物授权诺华,获得1.85亿美元首付和41.65亿美元总交易额;映恩生物的ADC药物DB-1324与GSK达成9.75亿美元合作;安锐生物的CDK2选择性抑制剂以超10亿美元授权Avenzo。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中国创新从"单一产品"向"平台输出"的升级路径。
此外,交易结构设计愈发精巧。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的合作采用"预付款+研发里程碑+销售里程碑"三级架构,潜在收益达53.2亿美元;普众发现则在AMT-754 ADC交易中获得超10亿美元回报。这种结构化设计既保障了短期现金流,又锁定了长期价值分享。
驱动逻辑:供需关系的全球重构
License-out爆发的深层动力,是生物科技领域资本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变化。2022年后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寒冬中,中国Biotech企业IPO数量骤减,传统股权融资渠道收窄迫使企业寻找替代方案。而License-out恰似一场及时雨——2024年我国药企完成了逾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了500亿美元。
随着Keytruda、Eliquis等重磅药物专利到期临近,MNC们急需通过外部合作填补管线缺口,"专利悬崖焦虑"成为又一关键推手。中国创新药凭借"更低的研发成本、更快的研发速度"等性价比优势,自然成为最佳补给站。
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倒逼出海。2024年医保谈判竞价药品平均降价63%的背景下,创新药国内回报率持续承压。百济神州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美国定价与国内价差超过20倍,直观揭示了全球化商业的必要性。这种"内外价差"促使企业将License-out从可选策略升级为生存必需。
技术代际更替创造窗口期。在ADC、双抗、RNAi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已实现从"快速跟进"到"平行引领"的跨越。舶望制药的siRNA平台、宜联生物的c-MET ADC、康方生物的双抗技术,都因具备差异化创新价值获得国际认可。这种技术话语权的提升,直接反映在交易溢价能力上。
《经济学人》今年2月的分析显示,中国已跃升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版图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新引擎。2024年,跨国药企在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高额授权交易中,中国药企贡献了近30%的项目来源,这一比例较2020年实现了三倍增长。艾意凯咨询研究报告进一步揭示,西方药企从中国引进的创新药资产总价值呈现指数级攀升——过去五年间激增15倍,至2024年已突破480亿美元规模。
资本市场的正反馈循环加速形成。2025年ASCO大会上有73项中国研究入选口头报告,与License-out交易形成共振效应。信达生物DLL3 ADC授权罗氏、明济生物TL1A抗体与艾伯维合作,这些案例既验证了科学价值,也为后续融资提供估值锚点,形成"临床数据-商业授权-资本反哺"的增强回路。
生态进化:从交易艺术到系统能力
除了传统的License-out交易模式,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企更为青睐将公司产品管线海外权利授予海外新成立的公司,获得股权及资金支持,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团队,实现产品出海——这种NewCo模式正在重塑风险分担机制。
2024年5月,恒瑞医药将GLP-1管线注入Kailera Therapeutics(当时叫Hercules)并保留19.9%股权,实现"风险隔离+收益共享"的双重目标。这种架构既避免了研发失败对母公司的直接冲击,又能通过股权增值捕获远期收益。2024年以来,康诺亚、嘉和生物等纷纷采用这一模式,推动License-out从"资产出售"向"生态共建"升级。
临床开发策略更趋精准。百利天恒BL-B01D1采用II/III期无缝设计,缩短上市周期18个月;宜联生物与罗氏合作开发c-MET ADC,由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I期研究。这种"中外协同"的临床策略,既保证了国际数据认可度,又降低了开发成本,为后续授权奠定基础。
此外,尝试打破传统License-out的线性价值链条,支付体系创新也在拓展价值边界。比如,石药集团与Cipla USA, Inc.合作开拓美国市场,探索"中国研发-新兴市场生产-全球销售"的新路径。
结语
License-out的井喷,正深刻重构中国生物科技的产业生态。以礼新医药与金斯瑞旗下蓬勃生物的合作为例:前者凭借双抗平台将PD-1单域抗体融入LM-299并最终被默沙东看中,后者则通过技术授权分得再许可收益。这种“Biotech主导研发+CXO技术赋能+MNC商业化”的铁三角模式,正在成为新的license-out样板。这一案例证明,具备核心技术的CXO服务商完全有能力突破传统代工角色,成为license-out生态中的关键变量。
回望2015年,中国药企还深陷“me-too”红海竞争,创新药IND数量不足美国的1/5。而到2025年,随着国内CXO陆续涉足技术授权,license-out的参与主体已从Biotech扩展至全产业链。当礼新医药与蓬勃生物共同撬动默沙东33亿美元交易,当恒瑞、百济、药明生物、和铂医药们开始参与国际竞争规则制定,这场由多元主体共同推动的技术输出浪潮,正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中刻下更深的“中国元素”。礼新与蓬勃生物的2亿美元分成故事,或许只是这个生态进化的开端。
相关阅读
- License-out狂飙:中国创新药企如何从技术输出者跃升为全球医药价值链核心玩家?
- Jenius小聚——不止语音控制,“会思考”的智能中枢重构人机交互体验
- 天聚地合Jenius——复杂场景全链路智能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
- 天聚地合Jenius:AI赋能制造业与商业场景的创新标杆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这样看祥源战投海昌:山海协同、城景互动、文旅融合
- 祥源牵手海昌:将完成国内17省市产业布局 快速填补新兴区域市场空白
- 祥源牵手海昌:深化实施“投资+运营”双轮驱动战略 开启国际化发展新征程
- 天聚地合Jenius:国内首个数据+智能体+RPA三角引擎AIAgent,如何打通AI执行最后一公里
- 小米的“生死时速”:玄戒版小米15今年销量能否突破1000万台是成败关键!
- 天聚地合赋能网易身份核验体系,引领数字经济安全新范式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4-10 11:21 | 为“首发经济”注入创新动力,CMEF见证宽腾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与众亿汇鑫签署5.16亿元销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