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发审委华丽谢幕:审核53家新三板公司,27家通过,过会率51%

2018/9/29 9:25:38      金三板 金融三胖哥

  证监会第17届发行审核委员会昨日谢幕,新三板公司安联锐视(833645.OC)不幸最后一家被否企业。

  第17届发审委委员一共63名,其中专职42名,兼职21名。山西证监局毋晓琴在这一年里审核了56家企业的IPO申请,堪称“最勤奋委员”。

  本届发审委是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合并后的第一届发审委,俗称“大发审委”。从2017年10月17日开始履行职责,到2018年9月27日最后一次发审会,这一年时间共审核241家公司的IPO申请,过会140 家、否决87家、暂缓表决14家,整体过会率58.09%。

  今年以来至9月27日,大发审委审核151家企业首发申请,86家企业获通过,过会率为56.95%;54家企业被否决,否决率达到35.76%。

  而2015年和2016年,发审委审核IPO的通过率分别为92.28%和91.14%。相较之下,大发审委绝对堪称“史上最严”。

  不足六成的过会率,还是在证监会通过各种手段逼退为数不少带病申报企业、业绩不理想企业后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些被逼退的低质、问题企业,过会率还要低更多。

  我们再来看一下新三板企业在过去一年的IPO过会情况:去年10月至今,共有53家新三板公司接受大发审委IPO审核,27家过会,25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51%,比所有上会企业过会率低7.09个百分点。

  一、20家成功上市,最高涨幅247%

  在过去一年里IPO过会的27家公司中,已经拿到上市“门票”的有20家。其中,上交所主板11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深交所创业板6家。

  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20家新三板公司在“转板”后,无一破发。

  20家公司上市后,平均涨幅达到98%,涨幅中位数76%。可以说股价表现很好地回馈了股东,也为新三板争了一口气!

  电接触材料企业福达合金(603045.SH),以9.65元/股发行,目前股价34.47元/股,上市后累计涨幅高达247%,上半年一度还成为了A股中的“明星妖股”。

  福达合金是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新三板做市企业,也是第一家过会的曾经含三类股东的新三板公司,对新三板市场有重要意义。上市前,股东人数148名,大部分是来自于新三板的“集邮党”。尽管距限售股解禁尚有时日,但以如今的股价来看,这笔集邮的收益颇丰!

  与福达合金类似,宏川智慧、芯能科技、明德生物等新三板公司,也都在上市后股价表现抢眼。经历新三板洗礼和大发审委严审,这批企业的质地,已经得到了主板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另一方面,通过IPO,新三板公司得到了大笔募集资金,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

  统计显示,20家新三板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合计募资122亿元(净额),融资最多的科顺股份14亿元,最少的金力永磁也有1.86亿元。

  不过,也并非所有公司都因“转板”实现了“咸鱼翻身”,部分公司在上市后即出现业绩变脸,同样需引起注意。

  IDC运营商和通信综合运营企业奥飞数据(300738.SZ),在新三板挂牌时,每年尚有五六千万的净利润,业绩保持连年增长。然而,在今年1月登陆创业板,拿到近3亿元融资后,公司收入增速放缓,利润则是严重下滑,归母扣非后净利润仅1784.41万元,同比下滑42.86%。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增自建机房的投产使得运营相关的折旧、摊销、租金水电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较大。如果奥飞数据今年营业利润下滑50%以上,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恐将被“连座”惩罚。

  截至9月27日,奥飞数据总市值29.16亿元,最近三月累计下跌了18.67%。

  除了20家已上市企业外,还有7家新三板公司,通过了发审委审核,却还未拿到上市门票。

  这其中,新农股份、宇晶机器和宁波水表,过会日距今不长,预计部分事项尚在核查,在情理之中。但已经过会大半年的泰林生物、新产业和长江材料这三家公司,恐怕就要郁闷了。

  今年1月,泰林生物创业板上市申请顺利通过,但这家公司的财务表现去让人有些“看不下去”:2014-2017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949.98万元、8233.26万元、1.12亿元、1.04亿元,但是对应扣非净利润仅为789.66万元、1586.12万元、2801.5万元、3015.97万元。

  连续三年未达到3000万元,直触创业板IPO财务“红线”。

  因此,对于泰林生物的顺利闯关,市场却有所诧异,不少媒体使用“爆冷过会”、“压线闯关”等说法进行了报道。

  大发审委以来,共有29家公司IPO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新三板就占到了其中7席。

  二、25家折戟,业绩是硬伤

  幸运的人大多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从25家被大发审委否决的新三板公司身上找到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业绩不达标”。

  衡量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方面,25家新三板公司最近一年平均值仅有5948.56万元,2014-2016年,三年均值仅3859.77万元。

  这两个数据,如果放在新三板尚算绩优白马,但放在IPO的准绳下,则显得成色不足。

  三胖哥发现,事实上大部分被否企业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在5000-6000万元之间,属于刚刚达到业绩“红线”的范围,难说是否存在调节或者粉饰的可能性。

  且不论上半年传出的“主八创五”的标准是否属实,在IPO审核上设置比较高的业绩规模门槛,三胖哥个人认为还是合理的。业绩首先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护城河,高利润标准下筛选出的上市公司,也不至于沦落到上市每两年就要卖壳的地步。

  现在回想2016-2017年前三季度,在注册制思想的引导下,哪些行业不看好、业绩不咋地、未来不光明的企业通过IPO成为了公众公司,现在的结果呢?基本上是逐渐沦为了资本市场的边缘公司,市值10亿出头、业绩徘徊不前、流动性萎缩。

  比如,同样是来自于新三板的艾艾精工(603580.SH),股价一年跌了44%,每天成交额不足千万,业绩还是3000万出头,上市除了给老股东套现提供了便利,似乎没什么其他亮点。

  除了业绩,大发审委还在发行人所处行业的评价上做了更多的考量。

  一家企业的历史经营数据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未来,关注行业的整体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了主营业务为铝合金锭生产和销售的顺博合金(833081.OC)被否,即使公司2017年净利润高达1.55亿元;太阳能电池片企业鸿禧能源(835183.OC)也带着2015、2016两年合计2.5亿元的净利润遗憾折戟。

  如此可见,净利润并非过审万能卡,仅是底线指标,持续盈利性较强、内控完善、运营规范、信息披露真实有效、募投项目合理才是过会保障。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业绩规模,但是对于发行人行业的判断更加重要。

  此外,我们再通过三个具体上市板块,来看一下52家新三板公司的过会情况。

  各位新三板公司的老板看懂了吗?以后想要IPO,最好冲击中小板,尽量远离创业板!

  三、63家排队企业,未来或更严

  再过两天,第18届发审委被正式聘任的委员名单将公示,此前传言,“兼职委员很大可能要取消,加大中介机构高管任职专业委员的比例”。

  提高会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的比例,意味着专业性的话语权更高,更看重实质性的信息披露,估计问询会更加细致和深入,但由于主动撤回材料公司增加,有利于优质拟上市企业,有可能反而拉动过会率的提高。

  可以想象,在有了过去一年的经验后,下一届发审委可能会更加严格。

  截至目前,剔除已过会待发行企业,尚有63家新三板公司处于IPO排队状态,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已完成了反馈意见回复和招股书预披露更新。

  等待这些企业的,将是新一届发审委更加专业、严格、高效的工作作风。

  因此,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真实公正地衡量是否符合过会标准,才是当务之急,切不可存在欺瞒或侥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