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中建信息的新征程

2019/7/12 18:11:48      挖贝网 黄鹏

《诗经》有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放到今天,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商场如战场,更如逆水行舟,经历越久,挑战越大,这也就意味着要不断保持着自我变革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并始终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信息,股票代码:834082)就是这样一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公司。可以看到,过去十四年来,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从边缘到核心再到前沿,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建信息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中建信息更是主动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项,积极开辟出了智能制造这条全新的赛道,不仅让公司的转型与变革之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让它的未来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智能制造这个领域,这背后中建信息有何深入的考量?赋能中国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建信息究竟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独门秘籍”呢?

开辟智能制造新赛道

对此,中建信息总经理助理、能力中心总经理王乔晨表示,中建信息之所以主动选择智能制造这个领域,背后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重要考量:

<span class=

中建信息总经理助理、能力中心总经理王乔晨

第一,从国家的政策看,过去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早在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也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无疑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第二,从公司的定位看,中建信息背后的中国建材集团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综合服务商,其涉足的行业包括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大型制造型企业,而中建信息在中国建材集团内部,也被定位成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或者信息化建设的承担单位。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中建信息在集团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让它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痛点”有着深刻理解和认知,这无疑可以帮助更多其他领域的制造企业在未来的转型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第三,从能力的沉淀看,中建信息还依托此前积累的大量优质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资源,以及近几年围绕云计算与数字化业务进行的市场、资源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布局,让中建信息不仅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顺应了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大势所趋。

如王乔晨所言:“过去几年ICT行业出现大的技术变革,从云计算开始到后面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让我们觉得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进入制造业这个新赛道,是有机会跟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毕竟围绕制造业孵化的解决方案也离不开这几个新的技术元素。”

构筑集成创新的新能力

毫无疑问,通往智能制造之路一定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旅途。在此过程中,作为增值分销服务商出身的中建信息,也必须根据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更加创新的模式“切入”这个市场,才能帮助更多的企业完成对智能制造的落地,同时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新方向。

所以,基于过去几年在市场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建信息提出了集成创新的新理念。所谓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最终形成优势互补解决方案,实现对制造业的赋能。

王乔晨告诉我,在集成创新的过程中,中建信息在三个维度不断构筑自己的能力,即方案、场景和生态,逐步打造出了中建信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能力和新模式。

首先,中建信息在整个集成创新的过程中,一直把解决方案作为抓手,并通过公司的能力中心去做解决方案的连接和整合,这样才能为制造企业提供能够针对细分应用场景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从具体的解决方案上来看,无论是设备还是应用软件都是我们后端的组件,在这个组件之上我们又通过接口或者调动方式封装一层中间件平台,然后再通过这个平台去连接制造业中比较通用的应用解决方案,形成定制化的应用和服务为制造企业提供转型支撑,这是我们能力中心要做的事儿,也是我们希望打造出的新模式。”他说。

其次,中建信息过去几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也让他们深刻的感受到,智能制造要落地,就必须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场景。因此,中建信息也始终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并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特点,提供不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王乔晨表示,以视觉识别为例,现在大部分的应用场景是通过人脸识别来实现厂区的人员进出管理和考勤管理,但制造业中也有大量跟业务紧密结合的需求,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视觉识别来完成的,如产品的质量检测等。那么类似这种需求,就要求中建信息要更多的深入到客户的生产一线,并结合管理层单位的需求来挖掘具体的业务场景,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解决制造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并发挥出新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最后,中建信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定位和边界也很清晰,那就是只做自身擅长的行业应用,所以在生态体系的建设中,也希望把更多的伙伴、更多的方案、更多的价值汇聚在一起,帮助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王乔晨说:“比如针对人工智能,中建材信息就不会去聚焦到算法领域,而是更多的聚焦在应用领域。我们的做法是和用户一起去发现它的应用上的需求,或者应用上的痛点,来辨识这些需求是不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解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再把这些需求传递给人工智能算法的合作伙伴,这样大家就能够一起去孵化出制造业中具体使用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

由此可见,中建信息的集成创新不仅是其针对制造业打造的新模式,未来也会成为一个新技术、新能力的汇聚平台,而中建信息作为这一平台的承载者,一方面聚合行业中的优质资源不断打造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连接制造企业的具体需求实现因地制宜的赋能,由此加速推动智能制造在中国的真正落地。

扬帆中建信息新征程

实际上,没有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平坦而不曲折的,同时它也很难从教科书上找到准确的答案。换句话说,必须要有去

采摘悬崖边那朵玫瑰的勇气,才有资格拿到通往成功道路的通行证。

所以,现在回忆起过去几年在智能制造中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王乔晨也用“非常痛苦”来做形容。但是,现在回头来看,这些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方面,因涉及到业务模式的转变,也促使了员工本身的认知要转变,同时人员组织也要有变化。王乔晨说:“中建信息面向制造业的解决方案,我定义它是要深入到客户业务里面中去的,它要比一般行业伙伴对这个认知还要高,但在过去我们主要是围绕设备、围绕参数给客户提供建议和支撑,因此这中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针对这种现状,中建信息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投入,特别是引进了大量的人才和行业专家团队。如今,中建信息已形成了一支专门匹配智能制造的顾问团队,人员涵盖了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并具有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相结合的特点。

不仅如此,中建信息在为制造业企业进行方案选型时,也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现状给予针对性的方案选择。在协助企业进行整体规划时,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短期规划需求,还可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特性及现状,谋划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期的规划建议。

另一方面,是中建信息所扮演的角色和具体的工作方式,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变化。比如,过去作为增值分销合作伙伴,所有的技能知识传递来自于上游的厂商。但如今要深入制造业,这种角色就出现了“反转”,那就是上游的厂商变成了中建信息的“资源池”,而王乔晨和他团队的工作,也变成了经常要深入到行业的一线中去。

但这种转变对中建信息未来的成长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对此,王乔晨也说:“我们现在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把每一个点都做扎实了,这样解决方案这个面也就能够越来越成熟,未来我们也希望把这些解决方案放到大的增值分销平台中去,在这个平台上面向合作伙伴进行输出。”

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去中建信息所构筑的强大增值分销资源和平台,在未来也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的,具体而言:一是,可以继续为中建信息的智能制造业务提供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资源;二是,中建信息的增值分销所打造出的触点也是非常广泛的,而这也可以为中建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商机;三是,中建信息所孵化出的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同样也会给合作伙伴带来了新的竞争力,由此形成一个具备持续性的、能够不断相互使能的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建信息2018年年报数据也显示,公司2017年云及数字化服务营收1.89亿,同比大幅增长263.79%;而2018年云及数字化服务则实现营收4.79亿,同比再次大幅增长153.7%,这也印证了中建信息过去几年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全文总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中建信息自2009年与华为建立合作以来,连续九年保持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代理商份额第一;2017年成为华为首家下单规模超过百亿的总经销商;2018年,中建信息正式成为华为企业业务第八家全球性总经销商。这些都印证了中建信息是一家能够打得起硬仗、经得起考验的公司。

同样,在智能制造这条全新的新赛道上,中建信息也将扬帆自己的新征程,而支撑它的正是其经过十四年市场洗礼和考验打造出的不断创新,并随时代不断进化的基因,相信更大的市场、更大的空间也正等待着中建信息去再次开拓和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