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迈特24年持续创新,只为做好用户买得起的家用呼吸机
上世纪末的中国,呼吸疾病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健康盲区,大家对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缺乏基本认知,要么是知道自己生病了但选择忍耐,直到病情危及生命才就医,要么是已经对家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就医后才意识到自己患病。而当时作为呼吸健康重要治疗设备之一的呼吸机,由于核心技术长期被海外品牌垄断,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呼吸健康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就是在那样一个对呼吸疾病认知几乎为零的时代,2001年几位年轻人聚集在北京的一间狭小办公室中,创立了一家名为“BMC技术研究中心”的公司,在呼吸健康领域步步为营。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家小公司,会在24年后成为全球呼吸机行业巨头之一——瑞迈特,为全球家庭带来中国的呼吸健康管理方案,更把“奢侈品”做成“家用品”,让有效、舒适、低噪、易操作的呼吸治疗设备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24年后回头看,瑞迈特企业最可贵的,正是始终准确理解用户与市场的真实需求,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持续的创新动力。
生存之战:用户需求驱动技术攻坚
“刚到西藏第一天,我有高原反应,但晚上戴着机器睡觉,保证血液里的含氧量达到正常水平,第二天即便在高原上也不容易出现高原缺氧的状态。平常自驾出去玩,机器放在车里就行,出差带着也很方便。”2024年,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李林(化名)带着他的瑞迈特三代机登上了青藏高原。
实际上,呼吸机走上高原的图景,在二十年前仍无法想象,甚至当年的患者在治疗中走出院门都是一种奢望。
时间回到21世纪初,中国的无创呼吸机技术刚刚起步。那时候设备价格极其昂贵——主要原因是核心部件风机完全依赖进口,且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大部分局限于医院临床场景,普通家庭根本无法负担。
2007年,瑞迈特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家用呼吸机G1系列,打破了国外品牌对家用呼吸机的垄断。正如瑞迈特董事长庄志后来回忆的那样:“严格意义上,我们做出了第一个国产家用呼吸机品牌。瑞迈特是第一个明确让市场知道我们是做中国国产呼吸机品牌的企业。”
但彼时,围绕核心部件风机的“警报”仍未解除。2011年,进口风机供应商在未告知瑞迈特的情况下擅自调整了硬件参数,导致设备发热量加大,触发过热报警。这次意外让瑞迈特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意味着产品的安全性掌握在别人手中。此后,瑞迈特仍毅然决定走上风机自主研发的道路。
目前瑞迈特的第五代风机能够在大理石台面上从一万转到三万转保持纹丝不动,让中国企业真正实现了对这一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风机相关技术的独立自主不仅让瑞迈特摆脱了发展上的制约,更直接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更多普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呼吸治疗设备,高质量的呼吸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
但技术的突破,也引来了海外同类竞品巨头的“侧目”。2013年,全球呼吸行业某巨头公司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针对瑞迈特的ITC337专利调查,这起纠纷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具有单边制裁与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337调查”而起。瑞迈特也因此陷入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面临被迫放弃重要海外市场的风险。但由于多年对技术创新的坚持,瑞迈特经过长达近4年的积极应对,最终取得全球和解的胜利,成为成功应对337调查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为高质价比的呼吸健康产品走向全球用户家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进化:数据与算法下的用户体验革命
如果要探究瑞迈特成功应对337调查的底气在哪里,公司或许会回答:技术独立自主。
站在当下时点,瑞迈特已在智能算法、结构设计、云平台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全面的技术自主可控,在全球范围内累计获得830余项专利。
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始终来自对临床需求的深度理解。瑞迈特从不闭门造车,而是持续倾听医生和患者的声音,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能直接回应真实的使用痛点,从而创新出适合中国人的高质价比的产品。
作为瑞迈特十年产品进化的见证者,老用户李林印象最深刻的是压力调节能力的变化:一代机器的压力比较固定,无法根据实时的呼吸状态进行调节。二代机有了双水平功能,但压力偏大,舒适度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现在用的三代机很智能化,用着比一代机和二代机都舒服。不需要手动调压,只要戴好面罩,产品可以根据我的呼吸频率和进气量等睡眠呼吸情况自动调节参数。”
这一系列的改变,都离不开瑞迈特建立的完整用户反馈机制。
“多年以前用户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压力的舒适度上。研发部门了解用户需求后,不断调整升级产品,逐步增强人机同步协调性,实现了家用呼吸机能够自动跟随每个人自己的呼吸节奏。”瑞迈特售后工程师张兴江在公司工作的10年间,越发感受到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用户反馈机制,正在推动产品的持续进化。“现在的E5、恬梦等系列呼吸机的舒适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实际上,每位患者的呼吸模式都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睡眠状态下的呼气吸气压力也会发生变化。更关键的是,呼吸机必须通常只有两三百毫秒的极短时间内完成压力的识别、判断和调整,稍有不当就会影响用户的舒适度。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曹志新就在长期关注这一技术难点,他指出压力调节正是影响呼吸机效果与体验的关键所在。在与朝阳医院合作后,瑞迈特也聚焦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需求和使用难点,让一线的医学洞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导。
不断打磨产品技术力的同时,瑞迈特还在云端将独立的产品链接成网,将针对呼吸慢病的治疗与管理,进一步推向长期化、家庭化。
2015年,瑞迈特推出“呼吸健康管理云”平台,这也是国内为无创呼吸机用户量身定制的专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打通了“医院”与“家庭”两大场景,医生、患者及其家人可以实时看到设备使用情况,实现了呼吸健康管理的智能化与系统化,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呼吸慢病管理的模式,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呼吸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这一平台已接入超过30万国内用户,与全国450多家医院建立连接,并成功复制到欧美市场。
全球征程:让畅快呼吸触达全球用户
技术与产品力的持续提升,也为瑞迈特“赢下”全球市场构筑了牢固的根基。
让瑞迈特能够在全球严苛标准下接受多个市场的验证,从而赢得广阔的海外份额。
事实上,瑞迈特的全球化布局启动得很早,在2008年就取得了欧盟CE认证,并2012年获得美国FDA认证,成为目前仅有的一家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家用呼吸机企业,并在2023年美国市场销售占有率达到第二位,在全球这一广阔空间中,获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广泛认可,产品技术力得到进一步淬炼。
在北美市场,瑞迈特自2010年起与美国本土企业React Health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7月双方重新签订为期5年的独家经销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并拓展产品线和区域范围。
在欧洲市场,瑞迈特的布局更加系统化。2023年,公司在欧洲成立了法国数据型子公司,以覆盖欧洲市场。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基本完成欧洲市场云平台建设,并接入了20余家代理商。
全球化过程中,瑞迈特展现的不仅是产品输出能力,更是对不同市场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能力。
海外经销商反馈很多老年用户加水困难,需要双手取下水箱操作。瑞迈特天津研发中心快速响应,创新出Push-Push设计——轻按即可取出水罐,简单便捷,最终在G3系列产品上应用。
一位土耳其用户就回忆称,其在2011年首次使用瑞迈特G1产品,十多年后依然正常运行。随着年龄增长,他主动联系经销商,请求瑞迈特读取使用数据,重新评估治疗效果。这种跨越十余年的用户忠诚度,正是瑞迈特在海外市场积累的宝贵资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8月的数据,瑞迈特销售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而且是全球前五企业中仅有的一个中国企业。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70%。
在医疗器械这一技术门槛极高、监管标准近乎苛刻的领域,瑞迈特用24年时间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深度理解用户需求,才能真正在全球市场赢得尊重。
如今在欧美主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瑞迈特的征程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跃升。
但瑞迈特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2025年,瑞迈特实现了企业名称、证券简称与核心品牌的统一,同时推出氧气瓶等氧疗产品,标志着公司战略逐步向消费品市场延伸,反映了瑞迈特对呼吸健康生态更完整的理解和前瞻性布局,以及致力于成为“全球呼吸健康管理的首选平台”的坚定意志与构建全周期、多场景、一体化呼吸健康管理服务的宏大决心。
回望24年前那间办公室里的创业初心,再看今天瑞迈特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这种巨大的跨越背后,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变迁。从当年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国际行业头部,瑞迈特的成长轨迹映射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全球普惠医疗的时代脉络。
如今,在技术自主、用户至上、全球视野的指引下,瑞迈特将开启呼吸健康生态更加广阔的未来。
相关阅读
- 罗莱生活聘任丁玮任董秘:此前任日出东方董秘 无IPO及再融资工作经验
- 金财互联聘任杨墨为董秘:无上市公司董秘工作经验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减少33%
- 生物股份因三项违规领警示函 董秘彭敏及多名高管被追责
- 希荻微HL7603芯片荣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 以创新技术赋能硅负极电池产业升级
- 希荻微多线突破:AI眼镜合作落地,产品线全面发力
- *ST新潮聘任廉涛为董秘:十年前曾任伊泰 B 股董秘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加速,希荻微推进全球化布局
- “离100%又近了一步”,瑞迈特以严苛售后体系锻造行业标杆
- 近2亿人受困呼吸障碍,瑞迈特成为呼吸健康智能守护者
- 天龙集团续聘王晶任董秘:2024年薪酬101万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减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