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琴董事长首次公开贝特瑞成长故事

2025/11/5 19:48:39     

11月4日,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受邀出席第七届“深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之“益企同心 光明向前”光明区企业家大会,并分享带领贝特瑞从光明走向全球的感悟。在“贝特瑞的光明历程”的主题演讲中,贺雪琴首次公开分享贝特瑞发展过程中的故事,解读二十五年的成长基因。

诺贝尔奖与贝特瑞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基于古迪纳夫、吉野彰、威廷汉的研究,推出首款商用锂离子电池,采用石墨负极和钴酸锂正极,解决了安全性问题。锂离子电池正式进入商用时代。从这个时候往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海外企业控制甚至垄断了电池、电池制造设备、电池材料等一条产业链。

贝特瑞就是带着‘锂电池材料国产替代’这样的初心出发的。

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实现了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大批量产业化应用,奠定了贝特瑞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行业地位。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的开创性研究。日本国家电视台采访索尼公司的技术总监,除了肯定这三位殿堂级的科学发明,他还说如果锂电池产业化可以授予诺贝尔奖的话,应该授予中国的BTR,BTR就是指贝特瑞。”

倾尽全力建研究院

“2007年,一位留日博士回国探亲,到贝特瑞来交流拜访,我提出想做研究院的设想。经过大半年多轮的邮件、电话沟通后,这位博士交给我一份投资超过1.5亿的研究院建设方案,还不包括厂房等固定资产,这对我们当时一年不到8000万的营收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觉得这是贝特瑞的未来,也是我们行业所需要的。

既然没有人做,那我们来做。

我很快启动了立项审批,并推动研究院逐步落地。我们内部现在叫中央研究院,是想把它当做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央发动机,也是我们战略实施的保障。现在中央研究院跟全球很多科研机构都有很好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这位博士就是贝特瑞现在的总经理黄友元博士。”

产业链

“贝特瑞的产业链、生态链布局,首先是从2006年供应链被卡脖子开始的,特别是未来动力汽车和储能大规模应用时,供应链的需求保障更为关键。那种命脉被人捏在手里的感觉,让我下定决心,必须把根扎到上游去!贝特瑞开启了供应链的梳理、构建、延伸之路。

目前,我们构建了从石墨矿到负极材料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链,关键工艺自持、其他重要节点合作共建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生态链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正极材料产业链。

同时,贝特瑞已率先在印尼、摩洛哥布局了中国负极材料企业首个海外项目,使贝特瑞在服务客户、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

目标第一 铸就第一

“在光明发展的路上,铸就了我们敢于领先,敢于去挑战的底气。正因为这样,我们敢去定义自己,敢于定义未来。

当贝特瑞刚刚完成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时候,我们就喊出要做全球第一。当时前面是2-3家海外企业,我觉得挑战非常大,但是我们就是要以这样的愿景和战略去拉动、逼迫自己往前冲,不顾一切地往前冲。非常高兴在2010年,贝特瑞登上了全球第一的平台,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创新的进程永不停歇

“在新能源行业磨砺20多年,我依旧每天都充满激情,时代不断地进步,更要求我不断深耕、持续学习。今天此刻我深的感受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光明向前根深。

我眼中的BTR不只是面向未来,更要定义未来。创新的进程、精进的步伐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