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被限制”到成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政策“过山车”观察
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了公开征求《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相关公告。
该“意见”首次将酿酒与丝绸、茶叶、瓷器、中药、文房四宝等并列为“历史经典产业”。业内分析认为,这标志着酿酒行业的定位在宏观层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发展不再限制,而是被提升至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
在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的当下,这份“意见”将如何为产业破局?是否意味着酒业“春天”的到来?

从“被限制”到“经典”的时代机遇
曾经,在物资短缺的年代,白酒被列入限制性产业。但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白酒的地位发生改变,2019年,其已从限制类产业中移出。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引燃国潮热,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白酒因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巨大的经济价值,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此次,酿酒业得到重新审视,或将开启行业发展新纪元。
“对我们来说,这不只是光荣的牌子,更是实实在在的机会。”遵义、仁怀“双十名酒”——酣客君丰副总裁周杰认为,该“意见”中蕴藏着三大机遇:
一是文化赋能。以前喝酒,很多人只看口感、比价格。现在国家把酱酒当“历史经典”来保护、来传承,说明酿造背后有文化、有故事。对企业来说,机会就是把这些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二是数字化转型。酱酒工序复杂、链条长,消费者越来越想知道酒的生产过程。政策支持酒企用数字化溯源工具,把高粱的种植、白酒的窖藏每一步都上链,扫码就能看到全过程。对企业而言,数字化不仅能提升透明度、建立信任,还能把库存、物流、质量管理做得更精细,降本增效。
三是跨界融合。文件也鼓励酒业去和文旅、康养、教育等结合。这将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酒+康养”,还是“酒+研学”,抑或是“酒+农业”等等,伴随酒的产业链条延伸,其所释放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更多的乡村活力、更多旅游与创业的机会。”

酣客君丰酒厂二厂
如何把握相关机遇?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表示:对于酒企而言,政策鼓励的产业集群建设是其扩大领先优势的契机,应借助“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强化文化叙事,推动品牌高端化与国际化,并利用其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巩固自身产业地位,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而对于区域型酒企,关键在于利用产区政策红利,深耕根据地市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大单品,积极探索“酒旅融合”等新模式,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消费体验,实现差异化发展,在特定圈层中建立口碑,谋求特色化转型。
专家们提出的这些建议,有些已经落地,有的正在推进中。11月3日,贵州省发布征求意见稿,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提出要深入实施“白酒+”产业融合行动,深入实施“白酒+”文体融合行动,制定白酒出口三年行动计划和目录指引。
以酣客君丰为例,该企业2015年发起酱香之旅,至今已累计接团近500个,共计超过10000位企业家精英实地了解酱酒酿造文化。该旅游项目已成为贵州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白酒行业为何无法 “被限制”?
从文件内容来看,该“意见”包含四大方面内容:
首先明确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文化赋能、多元发展”“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四大基本原则,以确立总体要求;进而设定了到2028年的具体目标,包括培育50家以上百亿规模企业、打造若干千亿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塑造10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类培育和统筹规划,支持经典名企做优做强,推动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培育世界一流消费品牌;同时,推动传承与创新,通过编纂历史经典产业系列丛书、挖掘丝绸、瓷器、中药、酿酒等行业的深厚文化与市场潜力,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
业内认为,涉酒政策“翻转”背后,是白酒作为食饮消费品的“类刚需”属性使然。
上梁、结婚、谢师、庆功、升学、孩子满月……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多种场景,都少不了美酒的陪衬和点缀,缺了酒,便缺了仪式感。古人有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礼记》也说: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

乙巳年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酣客君丰总经理佘小兵(中)敬献苞茅
对此,酣客君丰创始人王为认为,“高频刚需”是白酒产业的基本特征。所谓高频,即是指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所谓刚需,是日常消费场景“离不开”。“未来,高品质白酒,尤其是高品质酱酒空间巨大。”他说。
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表示,历史经典产业产品恰恰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特别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蔡学飞则从文化竞争角度做了进一步解读,他认为,积极的看,文件通过赋予行业“历史经典”的身份,引导其将短期市场策略与长期文化积淀相结合,最终目标是让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建立可持续的竞争力。
政策“翻转”的背后,行业负重前行
从“被限制”到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时间只有数年,但已对整个行业产生广泛、深远影响。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自2016年金徽酒上市后,十年来,A股仅有一家后继者——珍酒李渡于2023年上市。事实上,证监会对白酒行业的上市审核一直非常严格,多家知名的白酒企业,如郎酒、国台酒业等,虽然多次尝试在A股IPO,但最终均未能成功上市。而反观AI、芯片、航天、具身智能等领域,上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激增。
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2024年6月,2023年以来共有331家注册制公司登陆A股市场,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科技型战略性新兴公司占比达到六成。
当资本不再“饮酒”之后,酒产业便失去了媒体声量和爆光热度,只能向内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白酒规上企业数量为88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0多家,白酒产业销售收入为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利润为876.87亿元,同比下降10.93%。

茅台镇
细分到产区,以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为例,截至2024年底,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作坊)总量从1925家减少至868家。这其中,有政府的“手”在背后推动,如“三个一批”等政策,推动辖区白酒企业清理退出、兼并重组,为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有存量市场下的激烈撕杀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
酒业政策已经“翻转”,但很多企业已经“不堪其重”。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酒类上市公司三季度数据全部出炉,19家白酒上市公司仅2家实现营收增长。同时,行业“定海神针”“压舱石”贵州茅台的25年飞天散瓶批发价跌破1700元,直逼1600元。
“意见”的公示带来翻转的希望,令酿酒人鼓舞、振奋。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如衡石,衡量的是人心以及市场的敏感度。政策的波动当然也会带来无量机遇。“意见”是否会带来酒业爆发式增长?是否会点燃第四轮“酱酒热”的引线,仍待观察。但无论如何,调整已箭在弦上,虽然春讯杳然,但梅花已探出枝头。
相关阅读
- 第十一届健康商品交易大会(2026西鼎会)三月启幕,打响健康产业“生意开年第一战”
- 从 “被限制”到成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政策“过山车”观察
- 小城大梦,花生好车点亮县域家庭“车轮上的幸福”
- 从制造到“智造”:兴嘉生物“硬”实力起底
- 赛力斯港股上市:“A+H”双资本平台背后的产业进阶与资本逻辑
- 智慧重塑豪华 问界M9闪耀2025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
- 双十一48小时GMV同增46%,讯飞AI耳机三平台霸榜诠释“效率革命”
- 太太乐“AI鲜味私厨”上线!以智能科技治愈年轻人的厨房焦虑
-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基于PoS的跨链桥接协议(PoS-BCP):重塑区块链互操作生态
- 进博会见证日产汽车深耕中国新进展:首创合资出口模式,驱动全球加速正增长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7-09 13:16 | 三重焕新,启航未来——Pivotal中文品牌发布暨乔迁新址、新官网上线
- 04-10 11:21 | 为“首发经济”注入创新动力,CMEF见证宽腾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