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资本与订单共振,3D视觉龙头奥比中光迎业绩估值双重机遇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跨越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的关键临界点,资本与订单的双重验证不断释放出行业加速产业化的明确信号。近日,美国人形机器人新锐企业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较一年前的 26 亿美元暴涨15倍,充分印证了全球资本对这一赛道前景的强烈预期。
而在订单端,国内领军企业优必选累计订单金额已达4.3亿元,其中与天奇股份签订的3000万元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与此同时,特斯拉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Optimus,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量产,马斯克更是为团队设下2030年前实现百万台年产量这一极具雄心的目标。
随着人形机器人从“概念探讨”迈入“量产筛选”阶段,具备成本可控与跨场景适配性的核心部件成为产业链竞争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以3D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能力的奥比中光,“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的战略定位,成为推动机器人“看懂世界”的关键力量。
凭借“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领先优势,奥比中光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视觉环节的关键供应商,已成功嵌入优必选、智元、天工等主流机器人厂商的视觉方案中。其Gemini系列双目结构光相机及Femto系列iToF相机等产品,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在多样室内外场景中执行复杂任务的视觉需求,这为其在即将到来的产业爆发期中赢得了重要卡位。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军备竞赛”日趋白热化,多家企业公布了明确的产品与资本节点:2025年10月,宇树机器人将启动上市进程,小鹏计划10月24日推出新一代人形;11月,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将迎来首秀;12月,小米人形潜在超预期的可能性;2026年乐聚机器人也计划登陆资本市场……
据开源证券分析,2028-2035年头部机器人厂商量产指引达百万台,广阔的市场空间足够容纳更高的估值。同时,机器人放量节奏是非线性的,机器人数量是指数级增长,核心零部件公司在产业初期到放量期,估值能够快速被消化。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普遍预期,正为奥比中光等关键技术供应商打开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上升通道。对投资者而言,公司价值核心在于“α技术壁垒”与“β行业红利”的共振效应:其深厚的3D视觉技术积累与产品化能力构成了持续的竞争护城河,而产业爆发则将带来确定性的需求增长。当技术壁垒与行业风口交汇,奥比中光的成长路径已清晰可见,也为这一产业浪潮中的价值投资提供了重要的长期观察标的。
相关阅读
- 人形机器人资本与订单共振,3D视觉龙头奥比中光迎业绩估值双重机遇
- 西安奕材IPO:聘请中国政法大学现任院长商文江担任独董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或达61万接近沪硅产业3倍
- 恒坤新材:在“材料突围战”中崛起的中国样本
- 博瑞医药拟向实控人袁建栋定增5亿元:按照目前股价计算 一旦实施袁建栋将浮盈15亿元
- 科捷智能拟续聘毕马威华振为审计机构:审计费用135 万元
- 毕得医药续聘中汇为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复核人杨建平曾购买审计客户股票受到行政监管措施
- 未来材料IPO:去年净利润下滑近30%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15个百分点 品质难以稳定退换货比例走高
- 优迅股份IPO:毛利率持续下滑 销售费用率、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不及可比公司均值一半
- 钶锐锶科创板IPO:毛利率逆势上升比可比公司均值高出近20个百分点 最新估值18亿元较前次下滑8%
- 电科蓝天科创板IPO:应收账款规模近乎2年翻倍,1年以上应收账款近10亿元,关联销售占比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