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纷纷“逃离”新三板 下一站“卖身”还是赴港?
(原标题:影视公司纷纷“逃离”新三板,下一站“卖身”还是赴港? )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相信大部分股民都听说过。对于上市企业来说,这同样是个真理。上市就意味着自己的财务报表必须对外公开,数据必须透明,而且还必须达到证监会的财务标准。一旦业绩不佳,还有被勒令退市的风险。
即便如此,许多公司依然把上市当做是终极目标,大部分企业几乎是从获得A轮融资开始就已经把IPO列上日程了。
就在最近,嘉行传媒、基美影业等多家影视公司却纷纷从新三板中摘牌。很多人都把嘉行传媒、基美影业的摘牌行为看做是IPO的准备动作,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影视企业上市,新三板转IPO,难度都很大
2017年,对于国内有志于上市的影视企业来说无疑是灰色的一年。全年只有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和中广天择等3家公司完成了IPO。更重要的是这3家公司居然没有一家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公司。
目前新三板公司融资难度正在加大。2018年6月6日,整个新三板11304家公司成交额仅为4.7亿元,平均每家只有42000元。成交惨淡的同时,部分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暴跌,有540家公司今年股价被腰斩,其中63家公司股价跌幅在90%以上。
而对于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来说,最近这段时间IPO的前景似乎也愈发黯淡。2018年年1月,就出现过证监会单次审核中,新三板公司转IPO“全部被否决”的情况。当时证监会给出的否决原因是运作不规范以及利润真实度不足。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此后的接近半年的时间内还是有很多影视公司陆续退出了新三板。其中嘉行传媒和基美影业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家。前者是杨幂一手开创的公司,旗下拥有杨幂、迪丽热巴等当红艺人,参与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电视剧的创作。后者则和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有密切的合作,双方一起制作了《勇士之门》《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等影片。
但即便是这样的公司,也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拿基美影业来说,其糟糕的盈利状况是其上市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据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净亏损5.4亿元,相较于去年的亏损额扩大了103%!这与A股上市要求的连续三年盈利,且累计盈利不少于3000万的标准相去甚远。
嘉行传媒则不存在财务上的问题,其2017年净利润达到1.94亿元。但看到同样盈利良好的开心麻花、和力辰光等公司也都纷纷终止IPO,嘉行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打算了。
况且虽然有了“净利润2亿,估值50亿”的数据。但其公司业务依然主要集中在杨幂等艺人为主的影视剧制作上,尚未形成多样化经营的商业战略布局。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两家公司,这几年已经有多家知名影视公司退出新三板。2017年比较典型的是耀客传媒和新丽传媒。前者在2017年4月正式摘牌,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和IPO再无瓜葛,后者则干脆在IPO之门徘徊6年之后,正式在今年3月投入了“腾讯爸爸”的怀抱。
可以说,在目前相关部门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去杠杆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之前充斥着资本泡沫的影视市场正在回归理性的途中。A股正在收紧自己的大门,影视公司前几年的A股上市热也正在消退。
内地影视企业或开启赴港IPO热
即使经历资本寒冬,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影视行业和所有参与者来说,融资的需要依旧存在。鹦鹉君也从知情者口中获悉,很多刚刚在新三板摘牌的影视公司都正在积极的谋求在港交所上市,甚至不排除多家影视公司集体赴港IPO的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内地影视公司来说,A股上市的难度都比较大。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借壳上市,甚至“以壳上市”的现象。但就在今年,随着证监会对赵薇夫妇在股票市场空手套白狼行为的严惩,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影视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管控已经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
目前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如果想在资本市场有所建树,基本只剩下两个途径。要么寻求被以BAT为首的大资本收购,要么就去境外上市,而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则以香港和美国为主。
被BAT看重,就需要公司符合他们的发展路线,这一点鹦鹉君在之前已经提到过(戳此回顾)。而在境外上市的选择中,去美国上市需要体量足够大,现在也只有爱奇艺、B站这样的平台型企业才能实现。所以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来说,香港上市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与此同时,港交所也传来了利好消息。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对“同股不同权”等三类公司打开大门。
新的《上市规则》》中还规定,此类公司预期市值不得少于400亿港元(约320亿人民币),如果低于400亿港元,则最近一个财年收入不少于10亿港元(约8亿人民币)。且不同投票权只可以给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或者上市后的董事。此外,不同投票权不可超过普通股投票权的10倍。
虽然这些上市条件对于中小企业依然难以企及。但此次改变却被外界解读为“港交所在为错失阿里亡羊补牢,也在向更多内地公司释放积极信号”。
同时,最近国家政策对于新三板企业转港股也给与了一定的鼓励。今年4月2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与港交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创业板+H股”的模式已经正式落地。对于有志于赴港上市的影视公司来说,这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当然,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去香港上市也并不会很简单。而且无论在哪里融资,如果没有好的业绩做保障,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现在的国内市场早已过了“人傻钱多”的时代,想要用过去的方法“忽悠钱”,恐怕是再也不灵了。
相关阅读
- "以形补形"科学吗?现代研究揭秘六个核桃营养真相
- 诺诚健华步入快车道:2025Q1营收增速130% 多款肿瘤新药临近商业化
- 新闻联播点赞“智慧重塑豪华” 问界树立豪华服务新标杆
- 太平鸟战略升级:以「悦享品质时尚」重塑品牌新纪元
- 杭州科技公司新势力:213集市以科技重构私域生态新范式
- 新闻联播点赞问界 赛力斯超级工厂铸就“中国智造”新标杆
- 国产操作系统「内卷」新高度:银河麒麟AI助手能否领先一步?
- 养元饮品2024年净利同比增17.35%,六个核桃全渠道战略显成效
- 2025国企供应链风控在线论坛,将于5月13日14点在万联网视频号举行!
- 聚焦市场需求,迈威生物与深势科技合作助力创新药满足临床需求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4-10 11:21 | 为“首发经济”注入创新动力,CMEF见证宽腾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与众亿汇鑫签署5.16亿元销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