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200公里+纯电续航+智能,沃尔沃XC70 SMA凭什么站在混动第一梯队?

2025/8/4 11:54:21     

当混动市场还在为纯电续航争论不休时,沃尔沃带着SMA超级混动架构来了。作为一位在沪上用了五年插混车的“老司机”,从频繁找充电桩的焦虑,到冬天续航打折的无奈,我太懂混动用户的痛点了。而当看到基于SMA架构打造的沃尔沃XC70时,我突然意识到:混动车型的“舒适区”,可能要被重新改写了。

这不是简单的续航数字升级,也不是花哨的功能堆砌。SMA架构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当下混动技术的三大核心矛盾——续航与便捷性的失衡、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智能与体验的割裂。而沃尔沃XC70,正是这把刀的“首个临床成果”。接下来,我们就从技术底层,看看它到底藏着多少真东西


image.png


一、大电池:200+km纯电续航,终结“里程焦虑2.0”时代

对混动用户而言,“里程焦虑”早已不是能否开到目的地的问题,而是“多久需要插一次电”的烦恼升级版。“能充电的尽量不用油”,几乎已经成为各位混动车主的共识了。

但前几年55公里纯电续航车型,在大城市基本堪堪够上一天一充,只要工作地或者住址稍偏就得烧油了,更不用谈两天一充。这就导致,像我这样的短纯电续航车主,每天无论是到公司还是到家,第一件事都是先转悠一圈看看能不能把电充上,烦都烦死了。

后来,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逐渐升到110公里,于我而言基本也就是两天多。如果考虑到午休在车上开两小时空调+看视频,基本也就要缩短到一天半了。如果再进入冬天打个折,真的是难咯。

而沃尔沃的SMA架构直击这一痛点,原生支持超大容量电池组,轻松实现200公里以上(CLTC工况)的纯电续航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对绝大多数城市用户而言,正常通勤需求五天一充成为可能。就算是较长距离+冬天+激烈驾驶+午休,3-4天也毫无压力,这样每天找充电桩的焦虑就基本不存在了。甚至每周就是周五下班,插上充电枪,在车上盘算着周末去哪玩就可以了。从而真正做到,城区通勤完全纯电化、用车成本大幅降低;长途出行则依托油电互补,想去哪去哪,不担心补能问题,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image.png


既然大电池这么美好,为什么市面上长续航插混的选择这么少呢?因为技术层面上讲,长续航绝非是简单“换块大电池”这样简单。它需要系统性解决三大挑战:

空间魔法:SMA通过优化电池包结构与整车底盘布局,在有限底盘空间内高效布置大电池模组,同时保证离地间隙与碰撞安全。

减重平衡:大电池必然增重,SMA通过应用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部件)与优化三电系统(电机、电控效率提升)进行对冲,避免车辆笨重。

三电协同:更大电池需要更强、更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SMA的电控系统能更精准地调度电池、电机与发动机,在纯电、混动、保电、充电等模式间无缝切换,确保性能与效率双优。

可以说,大电池、长续航这条赛道,就是沃尔沃通过扎实的工程能力,在SMA这条赛道上获得的独特竞争优势。而这一优势,在传统豪华品牌当中已经让沃尔沃抢占了一个领先身位。

二、模块化可拓展性:灵活组合,决胜全球市场的万能钥匙

而SMA的第二大优势,就是模块化可拓展性。这绝不是某些品牌“小打小闹”的局部模块化、包装概念,而是从底层架构开始,在车型平台、动力总成、电子电气三大维度实现了深度的、面向未来的可拓展性,从而实现了多车型自由覆盖和智能持续进化的能力。

车型覆盖无界,需要什么、推出什么

SMA具备强大的带宽,原生支持从中型到大型的SUV和轿车开发,两驱、四驱都能覆盖,还能自由组合不同容量的电池包。而SMA架构的动力系统模块化设计则更是神奇。


image.png


通过丰富的“接口”和空间,允许工程师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偏好和政策环境,灵活“组装”优动力方案。例如,在中国市场可主推动力强劲、符合消费者期待的2.0T发动机+大电池+高性能电机的四驱组合;在欧洲市场,则可侧重提供更注重经济性的1.5T发动机+电池+后驱电机的两驱方案。

这意味着沃尔沃能基于SMA,快速高效地推出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矩阵,从XC70这类主流豪华SUV到未来可能的大型旗舰轿车或高性能车型,通通都行。

“硬件预埋+软件定义”,锁定未来提升空间

SMA更深层的潜力在于其“硬件预埋”策略与“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紧密结合。车辆在出厂时,即可预埋未来高等级智能驾驶(如激光雷达接口)、更高算力芯片的升级空间、以及支持更大带宽的通信模块等。


image.png


有这些这些硬件基础的存在,当技术成熟或用户需要时,通过远程OTA或到店升级软件,即可解锁新功能或提升性能。这不仅让车辆拥有了持续进化的生命力,也大幅提升了未来定制化服务的灵活性和可能性。想象一下,未来用户或许能像选装配置一样,“订阅”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或动力模式。

这种深度的可拓展性,能够大限度保证基于SMA打造的车型拥有更高的成熟度、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同时能够加速沃尔沃车型推出及迭代速度,为沃尔沃未来十年的产品布局奠定了无比灵活的基础。

有了这两点,沃尔沃就可以在车型定制化与产品迭代方面,实现大幅提速。同时,其产品均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迭代升级的空间,做到常用常新,妙啊。

三、整车智能化:打破孤岛,迈向全域融合的智慧移动体

智能化这个词,相信大家这几年都没少听。但如果问智能化是什么?只看着车机、驾驶辅助,显然格局就小了。真正的智能化,一定是整车智能化。即整车全链路,座舱、驾驶、底盘、动力等等全部维度均包含在内,且深度融合的系统,才能称之为整车智能化。

显然,SMA架构的思考起点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而它还真的做到了。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端侧大模型深度赋能,就是SMA给出的答卷。


image.png


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可以说就是SMA架构的大脑,其中央计算平台强大的算力,来统筹处理来自全车各处的感知数据(摄像头、雷达、传感器),让车辆对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形成统一闭环。

这样的全局视野,才能让系统做出整体优而不是局部优的应对方案。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人的五感一样,如果你只靠嗅觉或者听觉就独立做出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很大的。但如果你“看、摸、听、嗅”全来一遍,误判的概率就会低很多,SMA同理。

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复杂信息进行高效的整合分析,SMQ还落地应用了端侧大模型。通过更拟人的逻辑分析方式,SMA架构能够对车辆的形式状态做出实时、高效的分析。确保在各种状况下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应对。

至于剩下的座舱、控制与驾驶辅助,反而就没那么难了。像座舱整合车辆状态与匹配适应车主用车习惯;基于驾驶风格、天气路况,深度优化整车能量管理;依托强大的感知融合和场景理解能力,显著提升辅助驾驶处理复杂场景(如混合路口)的能力,响应更快、更安全舒适。这些方面做好,反而变得顺理成章了。

所以整体看,SMA的整车智能化,是将智能从“功能点”的堆砌,升级为“有机体”的进化,为用户提供的是无缝融合、主动智能的移动体验,这才是真智能化。

看完沃尔沃XC70搭载的SMA超级混动架构,你会发现它的“领先”从不是某一项参数的孤勇,而是一套系统级的降维打击。200公里+的纯电续航,让城市通勤彻底告别“充电焦虑”;模块化的可拓展性,让它既能适应中国市场的“动力刚需”,也能满足欧洲用户的“节能偏好”;而全域融合的智能化,更是把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了“会进化的移动空间”。在混动技术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沃尔沃XC70用SMA架构证明:真正的豪华,不仅是当下的体验,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如果你想要一台“买得值、用得爽、用得久”的豪华混动车,它或许就是那个绕不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