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科创板> 详情

成都先导2021年中报发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6% 国内业务增速显著

2021/8/27 16:41:16      挖贝网 李辉

8月27日,科创板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以下简称“成都先导”或“公司”)发布2021中期财报(以下简称“中报”)。中报显示,成都先导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65.79万元,同比实现增长3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2.74万元,同比增长26.51%。与2020年1-6月相同口径合并范围下相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升61.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上升96.12%。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141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先导母公司部分板块业务在逐步恢复,其中DEL筛选服务收入增长35%。在2021全球疫情持续波动的情况下,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市场,报告期内实现国内客户收入2,266.14万元,同比增长1,362%,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70%;其中,新药定制开发为新增业务,报告期内产生收入约1,700万元。

2020年底,成都先导完成对英国剑桥Vernalis的收购。2021年1-6月,Vernalis保持平稳运营,带来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其中,Vernalis在报告期内实现里程碑收入1,138.06万元。

DEL库新分子突破万亿 筛选成功率逾80%

2021年上半年,成都先导研发费用达3,352.15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75%。作为西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先导科创属性尤显突出。在不断夯实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的同时,发挥DEL技术与FBDD/SBDD技术的整合优势。在此核心技术形成的药物发现平台基础上,搭建了一站式从靶基因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阶段的药物优化平台,并且基于核酸化学多年经验和新药开发经验,开始布局核酸新药领域。

目前,公司DNA编码化合物库小分子种类突破10,000亿,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骨架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在不断扩充新分子库数量的同时,公司还对DEL库在分子种类上进行了扩展,不断提升和优化库分子质量,如小分子化合物库、大环化合物库、共价化合物库、蛋白降解化合物库、分子片段化合物库等在靶点筛选上的成功应用,拓展了分子类型和可成药靶点的范围。

截至目前,公司基于核心技术筛选平台累计为客户筛选完成了41个类别的靶点筛选,报告期内有7个项目实现了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完成项目成功率超过80%——这一数据高于工业界HTS的平均水平。其中包含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转录因子、磷酸酶等传统意义上难成药靶点或具有挑战性的靶点。目前,公司仍在不断扩展DEL技术的适用范围,应用至更多类型的靶点筛选。

筛选出具成药性的化合物并成功实现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证明了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在新药发现领域具有独特、显著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成都先导联合Fierce Biotech,将多年来深耕DEL领域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挖掘与整理,于2021年5月,面向全球发布了《DNA编码化合物库平台赋能新药研发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对DEL的设计、筛选及其扩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其中涵盖了大量最新研究与案例分析数据。该白皮书的发布在业界引发了强烈关注,为药物发现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全新而深入的视角,为全球创新药研发分享了富有价值的经验与深刻的洞见,并为其带来新的发展助力。

围绕核心的DEL技术,公司收购Vernalis获得领先的FBDD、SBDD技术,并加强了内部CADD技术的开发,通过AI辅助库设计、库合成。公司目前仍在不断突破DEL筛选技术方面的局限,持续投入研发以升级技术,以进一步提升DEL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成功率。

蛋白降解与核酸药平台驱动新药研发 核心技术优势拓展

在拥有DEL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都先导将优势进行拓展,进一步打造了蛋白降解平台、核酸药研发平台和药物优化平台等多个新药研发平台。

成都先导已开展多项针对蛋白降解剂药物研发的研究,包括针对目标蛋白及配对的新颖E3酶的表达和配体发现、针对嵌合体蛋白降解分子(PROTAC)的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开发、以及针对嵌合体蛋白降解分子的优化。

成都先导在蛋白降解领域的特色能力建设上主要侧重于蛋白降解分子的优化、生物评价实验,以及新颖E3酶的开发。目前成都先导基于已报道的能够被小分子诱导降解新底物的多种E3连接酶的配体分子及其衍生物,已完成部分嵌合体蛋白降解化合物库的合成与筛选,探明技术路线。在E3连接酶的开发上,目前进入临床研究或是临床前研究的蛋白降解分子招募的E3连接酶主要是CRBN和VHL。

核酸药物已经成为药物工业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mRNA药物、反义核酸药物和干扰核酸药物不断获批上市,解决了迫切的临床需求的同时,也给药物工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以反义核酸和干扰核酸为代表的核酸药物以其对于治疗靶点范围广,靶向精准和可能超长效的作用,备受关注。成都先导基于核酸化学和新药开发的多年经验,延伸拓展已有优势,布局核酸新药领域。

公司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支持核酸药物研发的生物信息学、核酸合成化学和核酸分析化学、核酸体外体内评价等功能板块。目前已拥有一支由核酸药物研发专家组建的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并涵盖若干关键领域。在恶性实体肿瘤和免疫性疾病领域建立了小核酸新药产品管线,旨在开发符合临床需求的小核酸新药。公司在现有基础上,正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

1.png

图1:核酸药平台部分项目进展

今年7月,成都先导与国为医药签订基于干扰小核酸技术的新药研发合作协议,以期针对国为医药关注的靶点发现一种全新的干扰核酸疗法,成都先导将利用其核酸药物开发平台为国为医药开发靶向特定致病基因的mRNA的小核酸新药分子。这是自公司搭建核酸药平台以来公开的首次核酸药研发合作项目,标志着成都先导核酸药研发平台具有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的商业开发价值与潜力。

除上述两种技术平台之外,基于公司国际领先的药物发现平台,成都先导还构建了一站式从靶基因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阶段的新药优化平台,覆盖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表达纯化、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与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个技术环节,能够针对多种生物机制和靶点类别进行新分子的发现和后续开发,直至推进到临床前候选物阶段甚至临床试验阶段。

基于核心技术基础上的多技术平台的拓展延伸,将有助于提升成都先导在新药发现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半年连获2项IND批件 自主新药管线持续推进

2021年上半年,成都先导先后获得2项IND批件,分别是针对STING靶点的HG381和针对HDAC靶点实体瘤适应症的HG146两款创新药品种。

HG381是成都先导基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及小分子新药研发平台自主研发的新分子实体,是公司第3个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新药品种。STING激动剂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国际上有几个基于该机制的创新药品种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尚未上市。根据公开信息,HG381是首个在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针对STING靶点的非核苷酸类激动剂,同时是全球公开报道的第四个进入临床的第二代STING激动剂。

HG146针对实体瘤适应症在2021年2月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DE受理,4月29日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该两款药物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准备。

截至报告期末,成都先导药物发现与优化平台中正在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项目约有20项,其中多个项目处于发现与优化的不同阶段。

2.png

图2:自主研发新药项目进展(数个早期项目未展示于表中)

2020年,HG030内地权益转让给广药白云山,这是成都先导的首次新药项目转让,标志着公司新药在研项目权益转让模式的实现。公司目前在研项目管线品种丰富多样,未来或有可能在自主推进项目至后期阶段的同时,转让不同阶段的在研项目,实现自主研发和项目权益转让的并行的新药项目收益模式。

国内业务快速拓展占比提升 Vernalis贡献里程碑收入

上半年,成都先导实现收入15,413.80万元,同比上升77.60%,其中,来自国内客户的收入2,266.14万元,同比增长1,362%,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70%。

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持续,给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渐常态化,公司积极与客户联系和配合,努力降低疫情带来的诸多限制,保障业务连续性。

公司积极调整国际国内市场战略以面对疫情带来的新环境和新挑战。一方面在疫情造成的国际实地交流障碍的环境中完成收购后对位于英国剑桥的Vernalis(R&D)limited公司的整合,该公司是FBDD/SBDD技术的领先者,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丰富成都先导在药物发现领域的筛选技术和手段,丰富了新药研发服务的业务类别,降低公司目前技术单一的风险,也有助于公司搭建海外研发和服务平台,能够拉近公司与海外客户的距离,促进公司海外用户的开发与获取。

报告期内,Vernalis(R&D)limited公司基于FBDD/SBDD的研发服务业务顺利开展,并与部分客户在新药发现合作项目中取得了临床前里程碑费用。

成都先导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具有较高科创属性的生物医药企业,优秀的人才是推动技术不断更新、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动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7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7.89%,包括90名博士、132名硕士,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成员均来自知名制药公司研发团队,拥有数十年创新药物研发及合作服务经验。其中,Vernalis团队在FBDD/SBDD的开发应用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被认为是该领域国际领军者之一,团队包含约80名研发成员,多名成员在FBDD/SBDD领域具有数十年的研发经验。报告期内,公司发表原创文献6篇,公司累计已取得80项发明专利授权,并有180余项境内外专利正在申请中。

成都先导在过去近十年的工作中,围绕DEL技术领域,持续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在积累了丰富的创新药研发经验基础上,横向拓展了多种新药开发技术,逐步推进实现DEL技术与FBDD/SBDD技术的整合优势,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核酸新药研发平台、一站式新药优化平台。通过灵活透明的客户合作模式、服务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未来,成都先导将在DEL领域先发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打造创新药研发技术平台,持续为全球创新药研发带来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