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每周医药生物行业机构观点选编(2018年11月26日~12月2日)

2018/12/3 18:45:24      牛牛金融 挖贝网

     查询Choice数据库反馈的结果显示,本周共有23家机构针对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发表了56份医药生物行业研报,以下是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对本周各大券商机构医药生物行业研报的观点选编与汇总:

       1. 中金公司:推进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加速行业整合及转型升级
      行业动态:1)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2)4+7“带量采购”补充文件发布;3)医保局宣布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行为专项行动。
11月23日,商务部在官网公布《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评论:
      分类微调,经营范围有一定扩大。分类由原本的二分类改为三分类:一类药店可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限制类药品)和中药饮片;三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药品)和中药饮片。此次意见稿中二类药店可经营中药饮片,适当放宽了经营范围,有利于药店通过高毛品种销售提升盈利能力。
      整体思路不变,提升药店管理与服务能力。2017年药品零售连锁5409家,零售药店门店45.4万家,“小、散、乱”问题仍较突出,行业标准化、信息化等整体水平偏低,药店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支撑分级诊疗、处方药外流等政策落地。随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推进,高评级药店有望率先与医疗机构和医保对接,并多元化提供门诊特殊病、门诊慢性病用药等服务,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进程。
行业洗牌加速,连锁龙头最为受益。随着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及规范化经营监管加强,单体药店及中小连锁药店将面临更为艰巨的运营压力,而连锁龙头最为受益,在品种供应、专业服务等领域有望更进一步。
      估值与建议之投资组合:A股:科伦药业、恒瑞医药、乐普医疗、凯利泰、华东医药、上海医药、美年健康。H股: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威高股份、白云山、华润医药。
      2. 兴业证券:新游戏规则 vs 历史的轮回
      行业新的游戏规则正在确立,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医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2019年三医联动的医改正式进入深水区,随着医保局的成立和带量采购的实施,医保“腾笼换鸟”的结构性调整会越发明显,分级诊疗、新版基药目录、临床路径的逐步推广也正在重塑医疗体系。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核心的衡量药品价值的“新游戏规则”正在建立。在国际上,随着中国加入ICH和药政审批制度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加速上市/引入,创新药领域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但与此同时也诞生了“License-in”、“License-out”等多种新的药品投资合作“玩法”。
      行业分化持续,“政策避风港”更受偏爱。带量采购政策对2019年企业盈利影响微乎其微,但对药品的长期估值影响值得关注。仿制药在带量采购背景下估值受到一定压制,未来转型创新+难仿药将是大势所趋,创新药也会发生分化,新品种上市兑现的企业和“卖水人”(CRO、伴随诊断)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在政策的压力下,资金配置可能会从药品领域转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零售药店、医药消费品等“避风港”领域,这其中估值合理,业绩增长确定的品种将受到追捧。除此之外,一些此前关注度不高的领域(如医药商业、中药口服制剂)也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
      以史为鉴,关注政策免疫类白马+新兴龙头。2018年医药的走势与2010-2011年有类似之处:1、大盘都经历了回调;2、之前医药板块都经过了一轮牛市;3、由于政策因素(2011年是安徽模式推广;2018年是带量采购落地)造成板块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调。参考2011-2012年医药牛股的表现,投资者2019年可以考虑配置不受政策影响的低估值白马+次新股新兴龙头的组合。
      非药板块是理想的政策避风港:医疗器械估值较为合理,细分龙头选择丰富,关注迈瑞医疗、乐普医疗、艾德生物、开立医疗、健帆生物等公司,医疗服务和连锁药店我们关注爱尔眼科、昭衍新药、泰格医药和益丰药房。分销领域确实缺乏大主题,但预期较低,估值弹性较好,关注柳药股份、国药股份、国药一致、上海医药等。
      完全“弃药”也不可取,三类标的依然具有长期生命力:1、不受政策影响的药品:包括生物药(如长春高新、我武生物),部分口服中药(如济川药业),医药消费品(云南白药、片仔癀)。2、创新药龙头或转型投入较大的企业,前者如恒瑞医药,后者如华东医药、丽珠集团、复星医药。3、一致性评价中期收益者,如科伦药业。
      3. 中泰证券:医保当年结余和滚存结余逐步增加, 行业长期发展有动力
      事件:2018年10月31日,社会保障司发布《关于201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201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843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总支出486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本年收支结余9784.5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75348.58亿元。
      评论:
      医保当年收支结余和滚存结余逐步增加,医药行业长期发展有动力。近年来医保控费卓有成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保持10%以上的稳步增长、支出增速下降至10%-15%水平。职工和居民医保的当年收支结余和滚存结余均逐步增加,在控制辅助用药和高价过期仿制药支付的同时,医保有能力支付创新药。
      2017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当年结余2836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结余717亿元。2017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134.65亿元,同比增长20.40%;支出9298.36亿元,同比增长15%。收入增速自2015年起连续超过支出增速。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838.33亿元,同比增长12.20%;支出6121.16亿元,同比增长11.90%。其中个人缴费收入增速高于财政补贴收入。
      投资建议:医保基金健康成长,支持医药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在控制辅助用药和高价过期仿制药支付的同时,医保有能力支付创新药,看好医保的结构性调整带来创新药行业快速增长,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高品质仿制药结构性机会。创新药产业链是产业发展大方向,产业升级的大方向,持续看好,重点推荐创新药龙头公司恒瑞医药、复星医药,CRO龙头公司药明康德,关注泰格医药。高品质仿制药随着一致性评价的进展和带量采购、支付等配套政策落地,“危”与“机”并存,结构性机会可期,重点推荐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乐普医疗等。
      4. 长城证券:“两票制”下营销制胜,技术创新推动长期发展(血制品行业深度报告)
      血制品:来自人体的独特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是从血浆中7%的蛋白质分离提纯而成的物质,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血液制品适应症广泛,在某些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医疗急救等方面有着其它药品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血液制品不能通过重组方法制造,只能经由健康人体血浆提取。全球血制品总市场逐年上升,但增速不及中国。国外血制品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全球采浆量以美国为主,中国采浆量增长空间巨大。全球血制品品种结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为主。
      “两票制”冲击下企业销售模式转型:在“两票制”下,中小经销商退出,大经销商铺渠道资金压力大,存货意愿低。血制品企业连锁反应应收账款增加,渠道商减少,去库存压力大。为减少“两票制”冲击,血制品企业销售模式转变,打通终端销售或收购渠道商。越先增加销售投入的公司,营收增速越快提升。经过2017年销售渠道的调整,去库存接近尾声,医保扩大范围放量,行业触底反弹时机即将到来。
      并购时代已去,技术创新走向未来:2001年起,国家不再批准新企业进入血制品行业。目前有批号的血制品企业仅剩30家,其中仅有6家还未受上市公司或大集团控参股,行业集中度高。未来较难通过并购快速提高采浆量、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增加产品线。血制品行业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由于血制品产自同一批血浆,提取产品种类越多,单位成本越低,因此血浆综合利用率越高的企业越具有竞争优势。对比国外血制品公司产品品类一般20-24种,国内公司产品线最多13种,普遍吨浆收入和吨浆毛利偏低,单浆站平均采浆量也有很多提升空间。未来改进工艺、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是增长动力。
      长期依赖需求稳健增长拉动,品类结构有调整空间:随着持续的经济发展、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长,更多患者有能力使用血液制品,预计国内血液制品的临床需求只增不减。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和完善以及医保目录扩容落地,重点城市血制品临床适应症扩展,二三线城市血制品使用更加普及。长期需求稳健增长拉动行业发展,品类结构与国际相比还有调整空间,预计会增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比重。
      血制品版块估值触底,重点推荐销售转型快、技术创新力强标的:全球血制品三巨头的发展历程中并购和技术研发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内公司华兰生物、博雅生物销售投入增加较快,天坛生物背靠国药集团有终端优势。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率先研发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有望先占国内市场。博雅生物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研发较多,品类结构符合未来长期趋势。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ST生化、博雅生物、卫光生物。
      5. 广证恒生:见“微”知著——微生态药物春芽初茁,正值布局良机
      本篇报告亮点及核心观点:1)亮点:全市场首篇微生态药物行业深度报告。2)核心观点:微生态药物研发具有较大潜力,目前正处于科研向产业转化的前期,正值布局良机;现阶段国内涉足的企业相对较少,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
      星火燎原,微生物组学引领时代浪潮。微生物已进入多组学时代,在医药、农业、能源、环境保护和畜牧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的人体微生态在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微生态医药产业格局也已成形,上游微生物检测与下游药物开发相辅相成。
      微生态药物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未来大有可为。微生态药物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制剂,通过肠道-身体网络调控全身的免疫反应,适应症非常广泛。同时,微生态药物具有如下优势:1)调节人的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综合效应来影响疾病;2)安全性高;3)生产周期短;4)来源丰富。主要分为活体生物药、粪菌移植、小分子微生态调节剂,其中活体生物药为主力军。
      对标海外,探索国内微生态药物未来的发展。海外“三驾马车”齐驱,拉动微生态药物快速发展: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硕果累累;产业如火如荼;资本密集支持,都利好微生态药物的发展。国内微生态药物研发尚处初期。通过对标海外微生态药物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微生态药物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与发展较快的美国的差距。预计2026年全球微生态药物市场空间有望达100亿美元,并在未来保持持续增长。
      竞争格局:海外竞争格局初具雏形,美国在全球微生态药物产业布局中相对领先,SERES、Rebiotix临床III期进度领先;国内仍处起步阶段,布局微生态药物研发的企业较少。建议关注:1)Seres Therapeutics(MCRB.O)—微生态药物研发头部企业,SER-109已处临床III期;2)Evelo Biosciences(EVLO.O)—全球首家进行癌症微生态疗法研究的公司;3)知易生物—创新活菌药物SK08即将进入临床;4)奕景生物(NuBiyota)—微生态系统疗法MET-2已在北美进入临床;5)慕恩生物—领先微生物组发掘平台,拥有标准化的微生物资源中心。